男子抢注妻子家族饭馆商标,离婚后还告前岳父侵权
发布时间:2025-07-28阅读量:4
20世纪90年代初,李某夫妇在广州街头开设了一家名为"梯面肥婆"的烧腊饭馆。经过长期潜心钻研与经营,该店获得了众多食客的认可。2013年,当地政府向李某颁发了"十大特色农家菜"奖牌,"梯面肥婆"的生意也因此蒸蒸日上,在当地颇具知名度。
2002年,王某与李某女儿结婚后,进入饭馆学习烧腊技艺。经过十余年时间,王某逐渐掌握了李某夫妇研发的烧腊制作工艺,并于2015年以个人名义申请注册"梯面肥婆"商标。2018年,王某与李某女儿离婚后不久,李某一家便收到了法院传票——王某将他们告上了法庭。
王某主张:自商标注册之日起,"梯面肥婆"品牌即归其所有,李某一家未经许可使用该商标已构成侵权,要求饭店立即停止使用商标并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费用。李某一家则指出:"梯面肥婆"是其多年苦心经营的成果,早在王某注册前就已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为证明在先使用权,李某一家提供了1993年开店以来的营业执照、税务登记证以及大量顾客消费凭证,这些文件均清晰标注"梯面肥婆"名称,完整记录了店铺发展历程。更关键的是,其出示了2013年获得的"十大特色农家菜"官方奖牌,这一荣誉有力佐证了品牌的知名度。
法院经审理认定:李某一家使用"梯面肥婆"商标的时间远早于王某的注册申请,且通过多年经营已在当地形成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。其使用范围始终限于原有商品服务,未构成侵权。而王某在明知李某家在先使用的情况下仍恶意抢注,明显违反诚实信用原则,构成权利滥用。最终,法院依法驳回王某全部诉讼请求。
本案为商家敲响警钟:在品牌建设过程中,务必增强商标保护意识,及时完成商标注册,使品牌获得法律保护。若等到侵权纠纷发生才意识到问题,不仅将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与金钱,更可能对品牌形象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。
"梯面肥婆"一案虽已尘埃落定,但其引发的思考远未结束。这场关于商标权的争夺,折射出中国传统老字号在现代化商业环境中面临的挑战。案件的判决结果不仅维护了李某一家的合法权益,更彰显了法律对于诚实信用原则的坚守。
此案中,李某一家虽未及时注册商标,但凭借多年经营积累的商业信誉和官方认可的品牌荣誉,成功证明了在先使用权。法院的判决明确传递出一个信号:法律不会保护那些通过恶意抢注牟利的行为。王某作为家庭成员,明知品牌历史却仍企图通过商标注册独占利益,其行为已构成典型的"商标蟑螂"现象——即利用商标注册制度漏洞抢占他人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。
这一现象在当下并不罕见。随着商业竞争日益激烈,一些投机者专门盯上那些经营多年但未注册商标的老店,通过抢先注册获取商标权后,反过来起诉原创者侵权,甚至索要高额赔偿或转让费。这不仅损害了原创者的利益,更扰乱了市场秩序。
案件同时暴露出老字号经营者在品牌保护意识上的薄弱。中国许多传统美食老店往往更专注于产品品质和工艺传承,而忽视了知识产权保护这一现代商业竞争中的重要环节。他们可能认为"酒香不怕巷子深",只要产品好自然会有顾客,却不知在法制化商业环境中,品牌的法律保护同样至关重要。
对这一现象,法律界人士建议采取"双轨并进"的保护策略。一方面,经营者应及时进行商标注册,构建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。另一方面,应注意保存历年的经营证据,包括营业执照、获奖记录、媒体报道、顾客评价等,这些都可能成为日后主张在先使用权的关键证据。
"梯面肥婆"的胜诉为传统餐饮经营者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课。在当代商业环境中,精湛的技艺和美味的产品固然是立身之本,但完善的法律保护意识同样不可或缺。只有将传统经营智慧与现代法律意识相结合,才能让老字号在新时代焕发持久生命力。这个案例警示所有经营者:品牌建设不仅需要用心经营,还需要用"法"保护。

- 2024-03-05红牛变“累牛”,竟然还是注册商标?
- 2024-03-05淘宝店铺被判赔500万元,只因“傍名牌”“傍明星”
- 2024-03-05某财务公司代理“-大大”商标,罚款15万元
- 2024-03-05小小的一枚商标,卖价1510万元!!!
- 2024-03-05“小葵花”大战“葵花金博士”
- 2024-03-05贵州醇+金贵=贵州醇金贵?商标使用不规范,被索赔15万
- 2024-03-05起猛了,娃哈哈和茅台出联名了?娃茅酒碰瓷茅台被罚
- 2024-03-19蜜雪冰城申请“雪王小卖部”“雪王优选”商标,是品牌保护还是要卖货了?
- 2024-03-19刚注册的商标就被注销?原来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
- 2024-03-19“米芝莲”商标侵权赔偿“米其林”1000万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