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识产科
商标资讯
版权资讯
相关政策
条码知识
海关备案指南
新闻热点
通知公告

商标资讯 首页>>知识产科>>商标资讯

商标也能遇“碰瓷”?关于商标侵权,这些法律知识您需要了解

发布时间:2025-04-09阅读量:41

  你用的的是“蓝月亮”还是“蓝月壳”?

  你喝的是“雪碧”还是“雷碧”?是“百事可乐”还是“白事可乐”?

  你吃的是“奥利奥”还是“粤利粤”?是“康师傅”还是“康帅博”?.

  商标是企业的“金字招牌”,承载着市场信誉与消费者信任。近年来,随着市场竞争加剧,商标侵权行为屡见不鲜,不仅损害权利人合法权益,更扰乱市场秩序。今天,带您解读商标侵权的法律风险与防范要点,帮您以后不踩“雷”!

  一、什么是商标侵权?

  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》第五十七条,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,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,容易导致消费者混淆的,即构成商标侵权。常见情形包括:

  1. 直接仿冒:擅自使用与注册商标完全相同的标识;

  2. 近似混淆:通过细微改动(如字形、颜色、排列组合)使商标高度相似;

  3. 销售侵权商品:明知是假冒商标的商品仍进行销售;

  4. 帮助侵权:为他人仿冒商标提供生产、仓储、运输等便利。

  二、商标侵权面临哪些法律责任?

  商标侵权行为可能承担民事、行政乃至刑事责任:

  1. 民事责任:权利人可要求停止侵权、赔偿损失(包括实际损失或侵权获利);

  2. 行政处罚:市场监管部门可没收侵权商品、处以罚款(最高可达违法经营额5倍);

  3. 刑事追责:根据《刑法》第二百一十三条,情节严重的假冒注册商标行为,最高可判处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。

  典型案例

  某食品公司仿冒知名坚果品牌商标,生产包装高度相似的商品牟利。法院审理后判决其赔偿权利人经济损失80万元,市场监管部门同步对其处以100万元罚款,相关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。

  三、如何防范商标侵权?

  对经营者而言:

  1. 提前布局商标注册,避免因“抢注”引发纠纷;

  2. 加强市场监测,发现侵权行为及时固定证据(如公证购买侵权商品);

  3. 规范代工合作,明确约定知识产权归属,避免供应链环节侵权。

  对消费者而言:

  1. 认准正规渠道购买商品,警惕低价陷阱;

  2. 发现疑似假冒商品,可通过12315等相关平台举报。

  四、被侵权后如何维权?

  1. 协商和解:与侵权方沟通,要求停止侵权并赔偿;

  2. 行政投诉: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提交证据材料;

  3. 司法诉讼: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,严重案件可报警追究刑事责任。

  维权时需注意保留侵权商品实物、交易记录、广告宣传材料等关键证据,必要时可申请诉前禁令防止损失扩大。

  法官提醒

  商标保护是优化营商环境、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。梅河口法院将持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,严厉打击恶意侵权行为,同时呼吁市场主体诚信经营,共同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。

  来 源:民一庭 崔洋洋

  初 审:王敬涵

  复 审:夏秋雨

  终 审:陈 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