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识产科
商标资讯
版权资讯
相关政策
条码知识
海关备案指南
新闻热点
通知公告

版权资讯 首页>>知识产科>>版权资讯

公司产品遭遇版权侵权!但对方作品未登记,只是年前发朋友圈公开。这算不算侵权?

发布时间:2025-03-31阅读量:31

  1.   根据中国《著作权法》及相关司法实践, 即使对方的作品未进行版权登记,仅通过朋友圈公开发布,只要其能证明作品的原创性和公开发布时间早于您的产品,仍可能构成版权侵权 。以下是具体分析及应对建议:

  2.   一、法律核心:版权保护不依赖登记

  3.   1.  版权自动产生

  4.   《著作权法》第二条规定,作品自创作完成之日起自动获得版权, 无需登记 。即使对方仅发布在朋友圈,只要作品具有独创性且公开发布时间早于您的产品,即享有著作权。

  5.   2.  朋友圈可作为权属证据

  6.   朋友圈的发布时间(需显示具体日期)可证明作品的“首次公开时间”。

  7.   若对方能提供原始创作文件(如设计草图、分层文件、创作过程记录),可进一步佐证其为原作者。

  8.   二、侵权成立的关键条件

  9.   您的产品是否构成侵权,需同时满足以下两点:

  10.   1.  接触可能性 :对方需证明您在创作或生产前有机会接触其作品(例如朋友圈对您可见,或您的员工关注了对方账号)。

  11.   2.  实质性相似 :法院会比对双方作品,若核心表达(如构图、配色、独创性元素)高度相似,则可能认定侵权。

  12.   三、企业抗辩方向

  13.   若您认为不构成侵权,可从以下角度抗辩:

  14.   1.  独立创作

  15.   提供您产品的完整创作过程证据(如设计草稿、修改记录、创作时间线),证明未参考对方作品。

  16.   若产品创作完成时间早于对方朋友圈发布时间,可直接推翻“接触可能性”。

  17.   2.  合理使用

  18.   主张符合《著作权法》第24条的合理使用情形(如为说明某一问题适当引用、用于新闻报道等)。

  19.   若对方作品属于通用元素(如简单几何图形、公共领域内容),可抗辩“独创性不足”。

  20.   3.  权属瑕疵

  21.   质疑对方是否为真实作者(例如其朋友圈内容为转载而非原创)。

  22.   要求对方补充提供创作过程证据(如PSD源文件、手稿、修改记录)。

  23.   四、法律风险与应对步骤

  24.   1.  立即核查侵权可能性

  25.   比对双方作品,评估相似度;

  26.   检索对方朋友圈发布时间是否早于您的产品设计/生产时间。

  27.   2.  证据固化

  28.   保存对方朋友圈截图(需包含微信号、发布时间);

  29.   通过「时间戳」或「区块链存证」(如“权利卫士”)固定对方作品证据;

  30.   公证您产品的创作过程文件。

  31.   3.  协商与诉讼应对

  32.   若侵权风险高 :主动联系权利人协商和解(如停止使用、适度赔偿);

  33.   若坚持不侵权 :委托律师应诉,重点攻击对方证据链(如创作时间、独创性不足)。

  34.   五、法律责任与赔偿

  35.   1.  民事责任

  36.   若法院认定侵权,可能判令停止生产销售、销毁库存、赔偿损失。

  37.   赔偿金额通常按以下顺序确定:

  38.   权利人的实际损失;

  39.   侵权方的违法所得;

  40.   法院酌定赔偿(一般500元 500万元,参考《著作权法》第54条)。

  41.   2.  免责情形

  42.   若您能证明产品有合法来源(如委托第三方设计并签订知识产权免责条款),可免除赔偿责任(《著作权法》第59条)。

  43.   六、合规建议

  44.   1.  加强原创审核

  45.   对设计稿进行版权检索(通过中国版权保护中心、第三方监测工具);

  46.   要求设计师签署“原创承诺书”,留存创作过程文件。

  47.   2.  规范合同条款

  48.   与设计方/供应商约定:“如因知识产权问题导致纠纷,由责任方承担全部赔偿”。

  49.   3.  建立版权库

  50.   使用正版图库(如摄图网、视觉中国),避免使用网络未知来源素材。

  51.   总结 :朋友圈发布的作品虽未登记,但依然受法律保护。您需尽快评估侵权风险,固定己方证据,通过法律手段争取主动权。若需进一步分析,建议携带作品比对材料咨询知识产权律师。